
党委宣传部现有职工10人,其中女性占比80%,这支政治坚定、锐意进取的“巾帼宣传队”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己任,弘扬正能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近年来,学校连续5年获评“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连续4年获评山东省“融媒影响力奖”“山东教育融媒年度供稿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聚焦理论铸魂,思想武装坚实有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用好网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融媒体平台等宣传阵地,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本年度通过党委会学习第一议题共计39次83篇。抓好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印发学习方案2个,组织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各二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250余次,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创新思政育人,立德树人润物有声。善用社会大课堂,举办红色文化宣讲、“渤海红帆·老海岛事迹”品牌宣讲等多场校园活动,提升思政工作成效。录制新华网新华思政“立德树人·强化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直播课,并在新华网播放,点击量170余万。23项成果获评第二届煤炭行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推荐2个作品参加省委“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暨微视频宣讲大赛。推荐2025年度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6项。
筑牢责任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召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做好“特殊少数”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阵地管理,对各类活动和宣传品进行严格审核备案。建立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引入第三方舆情监控,实行24小时舆情监控和人工二次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置舆情信息,确保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
打造特色精品,校园文化昂扬向上。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举办“平准文化展”、“涵育青衿”文化长廊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相关展览、“五育融合育新人”展和“近知讲堂”名家学术报告会等特色活动。2名学生在第八届山东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素养竞赛和演讲比赛省级决赛中获奖,1名教师获素养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高质量完成校史馆更新改造。
加强对外宣传,主流思想巩固扩大。今年共计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大众网、齐鲁网等媒体发布外宣412篇,其中省级以上媒体发布外宣322篇,其中经验推广类30篇。推进各媒体平台融合发展,形成“两微一抖一站”、山东教育发布APP账号等多渠道发布的传播矩阵。完成《赴山海 向未来》宣传片拍摄工作,学校影响力大大提升。

工商管理学院未来数字商业产业团队由工商管理学院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抽调骨干力量组建而成,团队共有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19人,女教职工14人,占比64%。本团队旨在围绕工商管理学院未来数字商业产业数智化改革工作,从科研、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由点带面、突破攻坚、创新发展。经过近3年的融合发展,团队整体工作全面开花,主要事迹如下:
一、基于新场景,推动数智化赋能人才培养
秉承“数智赋能、科教产融合”的建设理念,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数字教师”的打造(打造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手段,进行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新形态的探索与实践,建成《互联网+创新应用》等数智特征鲜明的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为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输送人才300余人,今年有3位研究生考取科技创新、技术经济等领域的博士生,赋能数智产业链发展。获批我校《“数字转型、专创融合”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新形态课程探索与实践》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基于京东灵犀大模型等产业新场景,数智化革新20门专业课,助力物流管理专业向供应链管理专业调整优化。
二、聚焦新商科,推动科教产一体化建设
团队围绕新商科创新研究,获批国家两金6项、省级课题5项,横向课题10余项,获批国家级教学类项目5项,省部级教学类项目27项。指导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级奖项90余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重点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12项,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1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2022年度优秀共享课程三等奖1项,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级优秀教材1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并获首届中国大学最美慕课二等奖,入选全国“慕课十年典型案例”。与京东物流、杰瑞数字、微程之家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建成新商科数字化文科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京东数字商业产业学院,获批烟台市校地融合项目《数字创意背景下新商科学科体系建设》。
三、党建领航,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
坚持用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抓手,团队坚持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干事创业好班子、标杆院系、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样板支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共产党员先锋岗、先进基层党组织”一体发展,同向发力、全面赶超的良好局面,实现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党建工作从“日常党务”到“基层党建”再到“党建品牌”的质的飞跃。团队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党委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工商管理教工党支部先后获评“烟台市市级样板党支部”“山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1.团队介绍
统计学院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胶东地区最早成立的民意调查机构,2015年被确定为校级“智库”建设单位。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地方,完成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有关社情民意的电话调查项目,同时依托调查项目完成学生统计调查实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目前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教师团队共包括8名兼职教师,来自统计学院各专业教研室和学生工作团队,包括经济统计教研室3名(白日荣、张首芳、马乐(男))、应用统计教研室2名(李云发(男)、刘晓华)、统计学教研室2名(张灵科(男)、汪昕怡)、学生工作团队1名(武传娜)。团队中共有女教师5名,占比62.5%;6名中共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汪昕怡)和1名九三学社成员(刘晓华);其中70后2人、80后4人、90后2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博士3人、硕士5人。是一支以女教师为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构梯次明显、努力践行传帮带效应的教师团队。
2.团队成员政治立场坚定
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做到“两个维护”,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坚持言行雅正,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遵守学术规范,践行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做人,严谨治学,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3.团队成员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工作有创新,在教学、科研和学科竞赛指导方面贡献突出,具体表现:
(1)教学方面。近五年内本团队成员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负责人:张首芳,课程团队成员:白日荣、马乐);“‘专创融合、四位一体’统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得2022年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成员位次:白日荣3/10,刘晓华4/10,张首芳6/10,马乐7/10,张灵科8/10),“以统计调查分析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四位一体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2021年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成员位次:白日荣1/5,张首芳2/5),“中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获得2023年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李云发1/1);获批2022年山东省级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统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白日荣)和2023年山东省级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应用型高校统计学类本科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刘晓华);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4项(刘晓华2项、马乐2项);1名老师获得校教学质量奖(2022张首芳)、1名教师获得校教学质量提名奖(2024马乐)、1名老师获得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和第一届全国青年教师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案例教学大赛二等奖(2023汪昕怡)。
(2)科研方面。2019年以来,团队成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项目负责人:张灵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李云发),发表论文12篇,其中A类论文3篇,B类论文1篇,C类论文7篇,教改论文2篇。团队共同完成9项电话调查类横向课题,累计合同金额52万元。
(3)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成员长期积极投身学科竞赛指导工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倾心尽力。2019至2024年,统计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累计获得198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85项是由本团队成员指导完成的,占比42.93%,在全部11项国家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奖项中有10项是由白日荣老师和张首芳老师指导完成的。两位老师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获得了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共11人,2024年教研室全体同志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学校和学院党委领导下,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在集体中成就了个人,也用个人的成绩成就了优秀的集体。
2024年,原理教研室在教育教学方面再创佳绩。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听课磨课制度,积极贯彻执行学院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为提升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推动教研室高质量发展,结出教育教学的硕果。2024年原理教研室1位教师获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位教师获得第三届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位教师获得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质量提名奖,获批校级教改项目1项。教研室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探索,2024年以原理教研室为主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八届“品读马列经典,坚定理想信念”讲读比赛,共评选表彰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30名,原理教研室王正雨、袁树卓2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比赛中,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富有激情地阐释经典、感悟经典、传播经典,让经典与自我实际结合,让经典与未来规划相结合,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勇于创新的时代品格。赛后组织学生赴青岛纺织谷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实践研学,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让学生更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促进“两个结合”。此外,教研室还积极尝试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名教师指导学生获批2024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现原理教研室乃至整个马院在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获批立项方面从0到1的突破。
2024年,原理教研室在科学研究方面收获满满。2024年签定横向课题1项,进账经费120万元,获批烟台市社科联课题3项,发表文章5篇,其中B类论文1篇、D类论文3篇,1位老师获第二届煤炭行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4年,原理教研室荣誉不断。1位同志获得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位同志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位同志获“2024山商最美教师”称号,2位同志年度考核优秀,2位同志年度师德考核优秀。
原理教研室全体同志都深深认同集体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平台,因此也把凝聚团队力量、追求集体荣誉作为价值追求,共同铸就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