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工商学院 妇委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的建设 | 学习园地 | 正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 家庭助廉主题云展览丨③红色家风

    2022年06月22日 09:35 编辑:李梦宇 校对:刘宇 审核:丛贵霞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教家风,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发挥家庭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良好家风助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廉洁防线,由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校工会、妇委会联合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良好家风进万家”家庭助廉主题云展览。展览分“家风习语”“先贤家风”“红色家风”“典范家风”四个版块,采用图片和文字形式讲述古今优秀家风家教故事。今天展出“红色家风”,请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毛泽东:恋亲 但不为亲徇私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

    毛泽东的家风,是教育家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勇于奉献、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良好作风,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民众所称道的平民作风。他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在1941年1月31日给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信中,毛泽东建议他们“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除告诫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外,还特别指出:“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而在1947年10月8日给长子毛岸英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在这段话里,他着意强调儿子的行为要“与人民利益”相“符合”,还在这段话的下面画了横线,足见对这段话的重视。

    周恩来:我是国家的总理 不是周家的总理

    周恩来(1898-1976年),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

    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取半点私利,也不允许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利用特殊身份谋取利益,更不让亲属的家事影响国家的大事。

    周恩来曾给晚辈定过十条家规:1.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只能出差顺路时看他;2.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3.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钱,没有工作的由他代付伙食费;4.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5.不许请客送礼;6.不许动用公家汽车;7.凡个人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8.生活要艰苦朴素;9.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10.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体现了周恩来对晚辈的严管和厚爱,是周恩来红色家风的一个概括,其核心是决不搞特殊、决不享特权,一切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

    周恩来曾多次教导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周志勇是周恩来二弟周恩溥的长孙,他出生于1960年,因为那年周恩来出访印度,所以家里人就给他取名为中印;周志勇的弟弟1966年出生,周恩来那年出访越南,就起名为中越。周志勇10岁的时候,奶奶带他们来北京,周恩来请他们吃饭。席间,当周恩来得知兄弟二人名字的由来时,便说,这两个名字不好,改一下吧。后来,周志勇才知道他们兄弟二人的名字违反了“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的那条家规,所以要改。

    朱德: 忠诚 厚道 勤奋 努力

    朱德(1886-1976),四川省仪陇县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务。

    朱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母亲钟氏,一生俭朴、热爱劳动是母亲为朱德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养成了勤俭廉洁的好习惯,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忠诚,厚道,勤奋,努力”,这八个字就是朱家家风的重要内涵。朱德生活节俭,一套军装要穿好多年,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他凡事都身体力行,并教育孩子们从洗衣服、洗袜子、缝纽扣等小事做起,学会独立生活,不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种潜移默化的家风,在朱德子孙们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蔡畅:我们留给他们的是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好思想

    蔡畅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是红军长征年龄最大的女红军。

    蔡畅与丈夫李富春都处于高级领导岗位,但他俩一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不乱花国家一分钱。晚年,老两口生活在一起,国家给她家配辆吉普车专供管理员买菜。蔡畅认为这样既是浪费,又是特权,于是,她与李富春做好管理员的思想工作,硬把买菜的专车退给了国家。在丈夫李富春去世后,蔡畅把老两口积累多年的一张10万元存款单,作为李富春的“特别党费”交给了党组织。几年后,当她又要把自己积存的3万多元作为李富春的第二笔党费上交时,身边的工作人员问她,是否给外孙李勇留下一点?蔡畅坚定地说:“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用不了就应该退给党和人民。我们留给他们的应该是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好思想,而不是钱财。”

    王定国:所谓家风,不是写在牌匾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

    王定国(1913-2020),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妇女独立营营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长征路上敌人的弹片打断过她的腿骨,因为严寒冻掉了脚趾,她都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在102岁之前,王定国每年都要走出北京,走进长征沿线的老区群众家里调研,把自己的见闻写成报告呈给中央,为老区发展奔走呼吁。对她而言,只要走得动,长征就依然在路上。

    王定国与丈夫谢觉哉共育有5个儿子和2个女儿,一家人始终秉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先后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虽位居高位,但谢觉哉对家人要求极严,对亲戚朋友的谋职请求严词拒绝。谢觉哉逝世时,按规定遗属可继续住原来的房子,王定国却主动找到组织:“我不是遗属,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是什么级别就住什么房子!”随即遣散秘书,退掉司机,搬出了带院子的大房子。据谢觉哉大儿子谢飘回忆,母亲虽然为很多人写过推荐信,却从来没有在他考学、当兵、提干、复员直到退休的任何一个阶段为他说过一句话。“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慢慢懂母亲。”谢飘说,“母亲一直教导我们学本事、干实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甘祖昌: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能摆老红军的架子

    甘祖昌,出生于1905年,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1928年,他参加工农红军,经历了长征、南泥湾大生产,1949年9月随王震部队进驻新疆,被任命为后勤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甘祖昌头部三次负重伤,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使他难以坚持领导工作,组织上建议他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长期休养,但甘祖昌婉言谢绝了组织的安排,回到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当农民。甘祖昌回乡后始终保持了一位红军老战士艰苦朴素的本色,一直过着节俭简朴的生活。

    他养猪种菜,连抽的烟也是自己种的。上级在生活上要按有关规定给他盖房配车,他一一拒绝,并把70%的工资收入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回乡29年来,甘祖昌和乡亲们一起,用辛勤的汗水修起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甘祖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交代家人:“领了工资,先交党费,留下生活费,其余的全部买农药化肥支援农业。”在甘祖昌的影响教育下,他的家人也都严格自律。妻子龚全珍在甘祖昌去世以后,继续践行着老将军的遗志,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并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给孩子讲甘老的故事。2014年,龚全珍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称她为“老阿姨”。

    王尽美:言不及私,精忠报国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5年,病榻上的王尽美在弥留之际,向身边的同志留下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遗嘱里只有对党的事业的忠贞,而没有一点私事。

    王尽美的后代在王尽美的影响下纷纷走向革命道路。1937年,王尽美的长子王乃征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仅18岁。次子王乃恩,15岁就跟随王乃征一起参加八路军,入党时年仅16岁。王尽美的第三代、四代也都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着智慧和力量。王尽美的后人把“精忠报国”作为“祖祖代代奋勉传”的家训,王乃征在他的诗中,把“但愿百年后,无人吐唾沫”作为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告诫家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王尽美的后人,都要传承好王尽美的精神。

    上一条:喜迎党的二十大 家庭助廉主题... 下一条:喜迎党的二十大 家庭助廉主题...

    关闭

    校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邮编:264005 电话:0535-6902719
    鲁ICP备05025313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1302000231号
    版权归山东工商学院 妇委会所有